新華網 于子茹
“丟什么也別丟身份證”,這可能是處于流動狀態(tài)人們的共同生活經驗。因為受戶籍所在地管轄權的約束,身份證一旦丟失,即使再忙、離家再遠,身處異鄉(xiāng)的人也得為一張身份證費盡周折,往返顛簸。讓不少人“跑斷了腿”,公眾期盼身份證異地受理的呼聲也不絕于耳。
所幸,9月20日起,26省份非京籍居民可在北京換領補領身份證。北京不是首個可異地受理身份證的城市。據不完全統(tǒng)計,之前全國已有上海、重慶、江蘇、青海、廣西等20個省份已經開展了身份證跨省異地受理工作。時下,身份證異地受理正逐步在全國范圍推開。
目前,我國有2.52億流動人口,而且流動人口數(shù)量呈持續(xù)增長的趨勢?!吨袊鲃尤丝诎l(fā)展報告2015》預測,到2020年,我國流動遷移人口將增長到2.91億。四年后,全國將有近20%的人口處于流動狀態(tài)。如此規(guī)模的“流動大軍”,他們的需求不應被忽視。
在人口流動不頻繁、尚未信息化的時代背景下,身份證實行戶口所在地辦理政策,是與當時的社會相適應的,既未影響群眾生活,又便于管理。然而,時代在變化,社會在進步,如果死守“老規(guī)矩”、忽視群眾需求,不僅有違“與時俱進”的發(fā)展理念,還會給群眾帶來不必要的苦惱。身份證異地受理的改革,正是公安機關順應時代發(fā)展和群眾呼聲,革除“千里返鄉(xiāng)辦證”的人性化之舉。
居民身份證異地受理,是繼戶籍制度改革和車檢駕考制度改革后,公安機關“便民”“利民”的又一重大改革舉措,也是打造服務型政府的一步好棋。讓信息多跑腿,讓群眾少跑路,最大限度提供便利,讓群眾收獲更多改革獲得感。
當然還應注意,身份證異地受理后,不意味著身份信息管理的放松。公安機關應在政策落實中加強監(jiān)督,不給冒用、盜用身份證的違法行為以滋生的土壤。